1982年,张爱萍上将见到江泽民,吃惊道:原来你是江上青的儿子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82年,时任国家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找到了张爱萍将军:“江同志啊!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江泽民同志面色有些沉重:“张将军,我这次前来是想向您求一幅字,为我的父亲立一个碑。”

张爱萍将军收起了笑容,定定地看着江泽民同志:“为你的父亲立碑为何要找到我?”

1982年,张爱萍上将见到江泽民,吃惊道:原来你是江上青的儿子

江泽民同志缓缓开口:“我的父亲是江上青……我听母亲讲过你们有旧交之谊,所以才找到您……”

张爱萍将军站起身来:“江上青?!你原来是江上青的儿子!”

那么,江上青究竟是谁?他与张爱萍将军究竟有何交情?江泽民同志真的是江上青同志的儿子吗?我们不妨来看看。

江泽民同志的身世

江泽民同志一生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于他的身世,很多人都知之甚少。

江泽民同志祖籍虽然在安徽,不过从祖父那一代就搬到了扬州城。他的祖父江石溪博学多识,不但精通医术,在诗文书画上也颇有造诣。

江泽民同志

江石溪一辈子育有7个子女,其中第六个孩子,就是江上青。

不过众所周知,江上青的妻子王者兰仅仅给丈夫生下两个女儿。那么,为何江泽民同志说自己是江上青的儿子呢?

原来江泽民同志的生父名叫江世俊,是沈石溪老人的长子。

江上青的妻子王者兰生下两个女儿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寡母孤女的日子不好过,长兄江世俊考虑到王者兰日后的生活问题,念着手足情深,就将自己的次子江泽民同志过继给了王者兰,王者兰对此也非常感动。

江上青与王者兰夫妇

王者兰本从小受到了极好的家庭教育,从嫁给丈夫之后就一直尽心尽力支持丈夫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丈夫牺牲后,王者兰流干了所有的泪水,对着丈夫的墓碑发誓:“我一定会好好抚养孩子长大,让他们继承你的志向,尽早的将奸贼赶出国门!”

江泽民同志被过继给江上青的时候,只有13岁。从小品学兼优的他,明白自己曾经的叔伯,如今的嗣父是一个大英雄,从小便立志成为嗣父江上青这样的人物。

江泽民同志

江上青的不凡事迹、文学造诣,包括王者兰为其营造的爱国民主家风,都潜移默化地对江泽民同志的思想性格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946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期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党员生涯。

有人说江泽民同志兴趣爱好广泛,不但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在书法、绘画等方面也具有极强的鉴赏力。

甚至我们在他发表的讲话与撰写的文章中,不难发现他经常会引用一些古典诗词,这一定程度也能看得出江家的教育与家风。

如今去祭拜江上青同志,会发现他的水泥墓碑上面有张爱萍将军亲手写下的“江上青同志之墓”七个大字。

那么,1955年被授衔上将的张爱萍同志,为何愿意为江上青同志题碑呢?两人之间又究竟有何交情?

江上青与皖东北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高中读书的江上青,选择加入了中国共青团,自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

1929年,江上青考取了上海艺术大学后不久,被批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次成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江上青

江上青在读书期间参加了诸多学生运动,并在此过程中结识了一大批颇有声望的作家,创作了诸多白话诗、散文以及论文。

关于江上青的文才,张劲夫曾经这样评价:“江上青的革命热情,包括其敏捷的才思都是极为突出的。他发表的演讲和他的文章,能够极大程度的影响读者。他也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分子中的精英。”

就是这样一个颇有才情的学生党员,却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在扬州地区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江上青带领着“救亡协会宣传团”在江苏、安徽等诸多地方进行宣传。

董必武

就在他决定启程前往延安前宣传时,却意外接到了武汉办事处董必武的指示:

“上青同志,现如今需要将宣传团人员分配到广西部队从事政治宣传活动。关于你的组织关系也需要调动,你就暂时留在大别山地区进行抗日活动。”

按照董必武的指示,江上青自此就留在了大别山区,按照党组织的指示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的秋天,国民党六安县长盛子谨收复六安县城,一时之间名声大震。

安徽省政府便委任盛子谨为安徽第六行政区的保安司令,负责掌管皖东北地区、灵璧、凤阳等诸多地区。

盛子谨也是个能人,为了能够在皖东北地区站住脚跟,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要求省动员委员会派青年干部跟他一同前往皖东北,从事开辟工作。

考虑到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省动员委员会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派遣江上青赵敏等几位共产党同志,与盛子谨一同出发,在11月份就进入了皖东北。

江上青同志学生出身,极其擅长稿件的撰写,才华横溢的他,深得盛子谨的器重,也被委任为他的秘书。

江上青在进入皖东北后,也没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他借着自己的身份,大刀阔斧的开展了统战工作和创建敌后革命根据地的相关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江上青也在皖东北地区为我们发展了一批秘密党员,最重要的是他联系上了先前上海工委派来泗县开展工作的朱伯雷同志,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后方工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眼见皖东北的形势一片大好,为了巩固和发展我们的局面,江上青更是积极扩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起初盛子谨从大别山带来皖东北的武装人员只有100多人,由于江上青和地方党工作的领导,后期我们的武装力量已经发展到了6个团。

对此江上青很是开心:“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与政治素质,江上青悄悄的向盛子谨提出建议:“八路军与新四军,他们在部队里建立了政治机关,也取得了极佳的成果。我们不妨向他们学习,建立相应的政治机关进行管理。”

盛子谨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江上青的建议。随后除了盛子谨带来的四支队,基于部队纷纷按照八路军与新四军的方法,在部队里建立了政治机关,我们的政治部特意委派了一批党员到各个部队去担任政治处长和指导员,这也为我们的统战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为了更快的打开东北抗战局面,江上青又提出邀请附近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进入皖东北合作抗日的建议,此时的盛子谨急于求援,没有考虑多久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1939年7月,张爱萍将军与所属的胡炳云大队,在与日军的对抗中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随后张爱萍将军作为八路军代表,与新四军代表刘玉柱一同由江上青介绍,来到了皖东北,与盛子谨进行会谈,最终达成协议。

张爱萍将军

来到皖东北的张爱萍将军,按照协议的内容在此地建立了“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自此皖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江上青顺利地改变了皖东北军事斗争形势,为我们皖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作出巨大的贡献。

而江上青最有远见的一点,就是在皖东北创办了皖东北抗日军政干校。

皖东北各县沦陷之后,这所学校收纳了许多报国无门的有志青年。

江上青很聪明,在办这所学校的时候,这所学校完全按照了陕北抗大的教学方式、校训来教育学生。

江上青会抽出时间亲自去给孩子们上课,他出色的文采、生动的讲解,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这座学校为革命培养了600多名干部,不久后创办的第五临时中学,也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青年。这批学子后来也成了建设皖东北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江上青没有忽略文化对人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皖东北日报》轰轰烈烈的办了起来。

在这张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包括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这份日报也极大程度的宣传了毛泽东的著作,对于鼓舞军民进行抗日,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均起了极大的作用。

江上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皖东北做了许多工作。在发现作为黄埔学生的盛子谨,有极强的爱国之心后,江上青决定争取团结盛子谨。

事实也证明,盛子谨极有工作魄力,在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中,携手开创了极佳的抗日统一战线。

不过我们在皖东北闹出的动静,终究还是引起了国民党省政府的注意。而这也最终导致了江上青的牺牲,令人忍不住扼腕叹息。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张爱萍将军来到皖东北革命根据地

我们前面提及在1939年7月,张爱萍将军曾经作为八路军代表来到皖东北。实际上在同年3月,张爱萍将军就被中共中央任命为豫皖苏省委书记。

在张爱萍将军任职的过程中,豫皖苏党政军委员会决定,在敌后开展皖东北根据地。

1939年6月初,张爱萍将军自告奋勇穿着便衣,亲自来路东了解情况。谁知刚到路东就碰上了日军部队,经过激战,我们东去的道路受到了日军的阻碍。

张爱萍将军于是写信给吴法宪,与他约定下次一同进入皖东北。

直到1939年7月初,张爱萍将军才在江上青同志的帮助下,顺利进入了皖东北。在皖东北待了几天后,张爱萍将军身穿便衣,准备前往盛子谨的驻地。

在前往驻地的过程中,张爱萍将军竟然遇到了来宿州、灵璧两地做视察工作的陈光薇。

作为山东分局江上青委托上级机关,派到皖东北做特委书记的陈光薇,在与江上青接上关系后,顺利的统一了皖东北地区的党组织领导。

张爱萍将军与陈光薇席地而坐,就江上青同志的工作谈论了许久。经过陈光薇的叙述,张爱萍将军也大致了解了皖东北地区内我党的活动、抗日武装,以及群众运动开展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张爱萍将军对于江上青的工作极度认可,甚至大加赞扬:“江上青这个人,此后必定大有作为!”

1939年秋天,我们的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进入了蓬勃的建设期。与此同时,桂系军阀与中央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桂系军阀委任徐志远为灵璧县县长,这个徐志远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不但是地方的实力派,更是反对与我党合作的野心家。

桂系军阀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想推翻盛子谨。考虑到一旦盛子谨被推倒,势必会影响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张爱萍将军便出面调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并约定好了,在灵北滩边张大路苏鲁豫支队驻地进行和谈。

江上青负责陪伴盛子谨前去赴会,谁知徐志远竟然是表面接受调解。

在此次会议结束之后,张爱萍将军观察到许志远并没有和谈的诚意,便劝说盛子谨务必提高警惕。

谁知盛子谨并未将此放在心上,这也导致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突然遭到了顽固地主武装的袭击。

在此次袭击中,江上青同志不幸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朱伯庸以及国民党的几位进步人士。听见枪声的盛子谨,第一时间躲进了树林,这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八路军战士们听到枪声便飞速前来驰援,我们顺利的掩护了盛子谨绕道返回驻地。

而江上青牺牲后,他的遗体被敌人抛入了淮河,沿着水路向下流漂浮了数十里,才被当地的群众发现。

消息传回皖东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皖东北抗日军民包括许多进步人士都既震惊又难过,一些受过江上青教育的学子们,甚至流下了动情的眼泪。

江上青同志牺牲的时候,不过28岁的年纪。

张爱萍将军曾在悼词中说道:“江上青同志的离开,让我失去了一位生活上的知音、革命上的战友。他的离开,也让皖东北抗日民主战线失去了一位极其卓越的领导者,他是中国革命大厦的栋梁……”

1949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时,将盛子谨的职位撤下。盛子谨在于我军联合中将蒋介石派来的“马馨亭”打败。

蒋介石恼羞成怒,立刻下令缉拿盛子谨。

盛子谨不得不带领亲信离开皖东北,不过此时我们的党已经在皖东北各个领域牢牢掌控了领导权。

在这个过程中,江上青可谓功不可没。

张爱萍将军与江上青同志交往颇深,这才是1982年江泽民同志找上门时,他毫不犹豫就为江上青同志题字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早在接受党组织派遣的那一刻,江上青就深知开辟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这一任务十分艰险。

他早在出发前就为自己写下了挽联,这也体现了江上青同志——哪怕牺牲性命,也要为党的事业付出努力的高尚情怀。

不论是江上青烈士,还是江泽民同志,这对父子都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家父子,实乃英勇楷模。

13年努力护着6个兄弟,最后却一个都没留住,汪涵老了,他也累了

13年努力护着6个兄弟,最后却一个都没留住,汪涵老了,他也累了

描述: 十三年的时光,六个兄弟的情谊从校园蔓延到社会,然而人生总是充满变数。汪涵,这位陪伴他们一路走来的“大哥”,最终却感慨万千。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友情的脆弱与无奈。完...

2024年7月新番动漫一览及大致介绍和个人主观评分推荐!(上)

2024年7月新番动漫一览及大致介绍和个人主观评分推荐!(上)

(原创不易,请勿搬运)多图警告!既然看到了,不如点开瞧瞧?既然点开了,不如看看内容?此为2024年7月新番动画一览(如有遗漏还请补充)。注:其中开播前的推荐指数(最高五★,☆为半星,★为一星),是本...

订阅